随着《中国机长》的热映,大家愈发重视航空航天法律法规。
近日,一网友配发的图片显示,一位着非航空制服、未带任何证件的年轻女性,在与民用客机驾驶舱高度疑似的环境中,十分开心地摆出“V”型手势拍照,面前的小桌板上还有3个喝茶用的茶具,原微博中还配有“超级感谢机长”等文字。

(微博原图)
资深民航机长陈建国对记者表示,图片中的驾驶舱和正常商业客机驾驶舱一模一样,其地空通话频率设置、海压在STD状态表示处于高空飞行以及MCDU上没有修正卡等细节,都可以判断出客机处于正常飞行中。相关人员表示:“飞行驾驶员在模拟机进行训练时,进行的都是复杂特情训练,明确规定不允许将水杯更别说开口茶具带进模拟机了。”
经调查,该女生为桂林旅游学校-交通运营与服务学院的一名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,应具备相关知识,但倚靠与机长的特殊关系,依然在未遵守规定的情况下进入了驾驶舱,碍于知法犯法的行为,引起网友们的激烈讨论。


(经分析,微博放出的驾驶舱照片,均在真实飞行中拍摄)
为何一例违规事件,会在热搜上引起轩然大波?
1994年3月23日,俄航593坠毁西伯利亚,机上75人全遇难。后调查发现,导致空难的竟是副机长儿子:这位副机长在顶班时把15岁和12岁的儿女带到驾驶舱,先后坐驾驶位“学习”飞行,其中12岁的儿子真拨动了操纵杆,意外触发了客机手动模式。
原来,一起小小的违规,竟有能令机上全部乘客遇难的风险。然而,因驾驶员违规让无关人员进入驾驶舱从而导致的麻烦,不仅有90年代的前车之鉴,就连去年也有类似案例。

其实,央视新闻节目中早已明确指出,在1950-2010年里的1085次空难(只含在册的18人以上客机,并已得出确切事故原因)的统计里,其中“驾驶员违规或失误”占主要责任。(下附相关新闻片段)
这不禁让大家细思极恐,在空中飞行的客机上,如果连驾驶人员都不能肩负起确保乘客人身安全的责任,旅客们将毫无安全感、信任感可言。